以下內文節錄自吳靜宇老前人的【浮生餘夢】一書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爸爸不認識字,但講起做人的道理來頭頭是道。歸納起來,爸爸的中心思想是做人不要忘本。一是心本,二是物本,三是身本。
心本要以良心為本,即存心之本,教人在任何順逆環境,都不能埋沒良心;
物本是接物之本,要知足常樂,以過得去的生活物質要求為限,要惜物愛物,不能浪費物質;
身本是立身之本,不要忘記人的當初出身是怎樣。他說人來到這個世界上,誰都相同,都未帶來什麼,故人能平安生存,都是老天爺賜的,所以要知感恩。感恩的方法,就是知足和認命,身處任何逆境,不要怨天尤人。就算真的窮到一無所有時,本來就是一無所有來的,怨什麼!其次,就是在邁進社會未創業立基之前,都要經過艱苦磨練的一段日子,這段日子很寶貴,一生都不能忘記,這便是立身之本。故人如不忘此身本,才能事業有成,而且福澤罔替。如果創立了事業,忘了身本,變成另一個人,漸漸驕傲奢侈、得意忘形起來時,很快就要走下坡,甚至身敗名裂。所以不忘出身之本,便是身本。
這是爸爸的教誨,對我影響極深,順便記在這裡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「你站在最前面,炸彈炸了你倒沒事,這是祖先有德。人的一生不論窮富,能吃多少?能穿多少?這些都不能強求,也都是小事。最要緊是不要壞了良心,如果人有良心,到了危難的時候,老天爺有眼,不但能逢凶化吉,而且還能為兒孫積福,要記住。」
中庸言:「修道之謂教。」在道的修持上,不能自覺了事,而應是不忘共勉及互相砥礪,這便是教。但教有言、行、心三者之分,言即以言語來施教,然言多易成囉嗦,所以要以行共。行即「身教」,以身的正行為來感化人,如常語中的「循循善誘」;這個「誘」不能單靠「言教」,主體應該是身教。然所謂身教也有可能造作,如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時,便是陽奉陰違的偽了。那麼怎麼辦?無他,即以行與心合一的「心教」行之而已。
不過言教可以聽,身教可以見,心教不能聽也不能見,全屬自己內在的心態覺悟。但這個心態,又非一般所謂的人心(腦),而是自性復活後,自然而用的道心,亦即無形無象,但卻實有的良心。故人能存養省察,常使良心不死不昧時,則在待人接物的態度上,自與人異。行止安份,進退有據,為人若能這樣行之有素,則近悅遠來,這才是真正不言之身教。
故孔子言: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」這「令」等於言教,從「身」而立,故如身教不立之言教,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其實在學習上並無什麼妙竅。最要緊之一點,就要謹記父母供我們讀書,要對得起父母。如果使父母失望,那應就視作不孝之一。
其次尚有兩點:其中,是要特別珍惜學習中的每一天和每一節,千萬不可因貪玩,浪費這一生只有一次的寶貴時間。其二,是不要讀死書,因為讀死書很容易忘記。故除了像古文、物理和數學等公式要死記以外,其他課程在聽講時,要徹底明白它的原因、原理和連帶關係。如有不懂或不能自釋時,要即刻發問,非弄清楚而真正明白不可。其三,是學過的課程,不能學過便算,如想長記不忘,就要隨時隨地不斷的默思、回想和咀嚼,能義理通達,就好過臨陣磨槍了。其四,要記住備考的溫習,不在於臨考前而在於平時。因此凡能摸透此點的學生,便會胸有成竹,臨考時也不會臨急抱佛腳,張惶失措的。所以凡是開夜車秉燭備考,緊張的不得了的人,多半是平時不用功所致。是耶非耶?這只是一孔之見而已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留言列表